3月1日上午10點鐘,上海虹口區涼東小區內,68歲的張幼珠登門拜訪77歲的章亞玲。
出電梯,走過堆放泡沫紙箱、塑料瓶和各式小推車的回廊,玄關留了一道門縫。推門進去,身形佝僂的章亞玲已扶著門框等候。
她穿著羽絨背心,一頂針織帽蓋住毛刺刺的短發,身后靠墻倚著一只帶銹斑的氧氣瓶。因為有嚴重的肺病,她難以久站,也走不動路,“腳里打飄,人總要向前沖倒?!?/div>
張幼珠放下一袋上海青,囑咐說,“青菜要吃,有葉綠素,通大便的?!闭聛喠岽饝?,被她攙進房內,坐下攀談起來。
章亞玲獨居已有六年了。她與張幼珠在同一個小區做了二十余年的鄰居,從2019年起,也成了上海市虹口區涼城新村街道“時間銀行”中的服務者與被服務者——在“時間銀行”中,高齡老人可以請住在附近的、較低齡的老人為他們陪診、購物、聊天,或是解決其他的日常生活需求。相應的,低齡老人通過服務積累“時間幣”,并可憑此換取一定獎勵。
2019年6月,上海虹口區“時間銀行”小程序上線,包括涼城新村街道在內的兩個街道、一個養老院開始“時間銀行”的試點工作。隨后幾年,南京、北京等全國多個城市也開始試行“時間銀行”。據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的調查,全國范圍內目前有百余家“時間銀行”在運行。
“獨居、孤老是現在的大趨勢?!睕龀切麓褰值拦ぷ魅藛T劉青說,街道有60歲以上居民33000名,占總人口的44%,其中還包括孤老、失獨老人、獨居失能老人等1000多名,“像‘時間銀行’這樣的‘老老互助’是順應當下的一個機制?!?/div>

“老朋友”
張幼珠戴一副眼鏡,個頭不高,行事麻利。
上世紀90年代末,因為“效益不好”,張幼珠離開工作了多年的紡織廠,進入虹口區涼城新村街道涼東小區做居委會干部,開始頻頻與老人打交道。在居委會一直干到退休,她感到自己精力充足,又繼續留在街道做老年服務志愿者。2019年,她作為第一批服務者,加入了街道的“時間銀行”。
在這里,她見證到章亞玲一天天衰老。
張幼珠說,章亞玲的老伴去世多年,唯一的女兒定居國外,她已獨居六年。章亞玲是個外向型的老太太,過去樂于參加社區活動,常常下樓到小花園里和其他老人交流。這兩年,她的肺病越來越嚴重,甚至有過“呼吸停止6分鐘”的危急經歷。她的行動越來越不便,成天待在家里,“很憋的”。
服務次數多了,張幼珠成了章亞玲為數不多的“老朋友”。

3月1日,張幼珠(右)與章亞玲在屋內攀談。 新京報記者 馮雨昕
兩人平日保持著電話聯系。章亞玲缺了小菜、少了藥,都找張幼珠幫著購買或開取;一年一次的拍CT也是張幼珠陪著她去;天氣暖和的時候,張幼珠還會幫她洗頭——要不她只能推著助行車,顫巍巍地去附近的理發店,花幾十元請人洗頭,或是在家里,扶著扶手,坐在逼仄的水盆里,小心翼翼地自己清洗,隨時要留心摔倒。
2019年6月,涼城新村街道作為首批試點單位,開始施行“時間銀行”項目:街道中的低齡老人服務高齡或失能老人,在服務的過程中積累相應的“時間幣”。而后,低齡老人們可用“時間幣”換取一定獎勵。
每為章亞玲服務一次,張幼珠可以獲得一枚“時間幣”,記錄在“虹口養老時間行”小程序中。
街道工作人員劉青說,“時間銀行”中,最熱門的服務項目是買菜、看病、配藥和過生日。對低齡和高齡則并無嚴格劃分,“有的人六十幾歲就只能躺床上了,有的人到了七八十歲還壯得像頭牛?!钡傮w來說,是七十歲以下的老人服務七十歲以上的老人。
劉青介紹,張幼珠和章亞玲只是街道“老老互助”的縮影——“虹口區在上海是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區,涼城新村在虹口區老年人口又是排在前列的?!苯值赖怯浽趦缘摹皶r間銀行”服務者有140多人,持續服務高齡或失能老人一千余名。
許多困境在這所“銀行”里被紓解。一位七十多歲的孤老阿公,肺癌晚期,身體惡化,困在家里將近一周沒有吃飯。街道接到求助電話,委派“時間銀行”的服務者上門找到他,叫了救護車一道送到醫院去。
一位八十多歲的獨居老太太,突然中風摔倒,“時間銀行”的服務者照料她入院。她不能說話,就打手勢告訴服務者自己的銀行卡密碼,讓服務者買尿不濕、繳住院費。
還有位九十多歲的獨居老太太,常常忘記怎么吃藥,也要打電話給服務者,服務者會上門將用藥說明書念給她聽。有一次,她出門忘帶鑰匙,回不去家里,也是服務者替她叫來開鎖師傅。事后,她把新配的鑰匙分了一把給服務者,還贈送了一張自己的相片。
從零開始的試點
2019年3月,民政部宣布將“時間銀行”納入居家社區的養老服務改革試點范圍。同年6月,包括涼城新村在內的虹口區的兩個街道和一個養老院正式試點“時間銀行”。有關文件說明:“政府通過制度設計,鼓勵和支持低齡老年人為高齡老年人提供非專業性的養老服務,按照一定的規則記錄服務提供者的服務時間,儲入其‘時間銀行’個人賬戶,以便將來兌換相同時長的服務?!?/div>

剛開始,劉青和同事們覺得“無從抓起”,此前他們從未聽說過“時間銀行”。
街道找來第三方技術公司,共同設計出“虹口養老時間行”小程序。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分別注冊、認證后,“可以像點外賣一樣”,在小程序上發布需求、承接訂單。
小程序剛上線時,街道和第三方公司組織了幾次培訓,現場指導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如何注冊、認證、發單、接單。

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可以在“虹口養老時間行”小程序上發布
需求、承接訂單。 網絡截圖
“尤其是高齡老人,能自己完成注冊,弄明白小程序的使用方式的,不到十分之一?!钡谌焦镜募夹g人員葛俊杰說。還有的老人沒有智能手機,有的購買了手機,但除了接打電話,很少干別的,怕費電、掉話費。
于是,小程序留了一道“后門”,可以讓街道批量導入認證服務者與被服務者;高齡老人們有了配藥、買菜、看醫生等需求,直接打電話給居委會,由居委會代發需求至小程序;或是直接聯系街道里熟悉的服務者,在服務完成后,再由街道錄入小程序。
這之后的任務是確定時間幣的兌換機制,“現在的低齡服務者就六十多歲,可能要等十幾二十年才需要兌換他人為自己服務——時間太長,未知數太多?!眲⑶嗾f,他們最終決定施行立竿見影的獎勵措施,比如每3枚時間幣可以免費制作一次西點,每5枚時間幣可以免費觀看一次紅色電影,每20枚時間幣可免費兌換一把雨傘或是免費收聽一場老年健康講座……“時間幣”的獲取則簡化計量,不論服務的難度高低,每服務一小時給予一枚“時間幣”。
劉青舉例,街道與附近的電影院協調后,電影院以低價出讓電影票給街道,街道再將其免費贈予用“時間幣”兌換的服務者,“平時動輒一百元左右的票,老人自己是不舍得去看的。前陣子,很多老人就兌換了免費觀看春節檔幾部電影的機會?!毕嚓P的開支由街道財政支付。
在用戶招募上,劉青想到,社區本就有三個為老服務的社會組織,分別針對孤老、優撫老人和失獨老人,提供陪聊、陪診、陪過生日、上門慰問等服務。他找來了三個社會組織的一百多名志愿者,“我說你們的志愿工作還是和以前一樣做,但是從今天開始,每做一次,都要被記錄到系統里來?!?/div>
據葛俊杰統計的后臺數據,涼城新村街道至今積累時間幣近800枚。
劉青說,這遠低于實際的服務數據,“很多時候,老人們私底下聯系服務者,服務者私底下為老人服務,并不會次次都向街道報備。有很大一部分服務,是沒有被記錄進去的?!?/div>
“公益”還是“市場”
1997年,當時還是北京大學博士生的陳功在寫作養老方式相關的博士論文時,第一次接觸到“時間銀行”。
他總結,“時間銀行”的雛形還要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。1973年,日本的水島照子組織成立志愿義工網絡,組織家庭婦女等為需要幫助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務。上世紀80年代初,美國學者埃德加·卡恩正式提出“時間銀行”的概念,提議用虛擬貨幣“時間美元”計量,“以勞動為計量標準,將人們每次參與志愿活動的服務時間存于個人的時間銀行賬戶,等自己需要服務時再從時間銀行中支取,接受他人提供的志愿服務?!?/div>
后續的研究中,陳功發現上海市虹口區提籃橋街道在1998年左右開始試行“時間銀行”模式,用紙質“存折”記錄時間幣。
陳功記得,當時提籃橋街道的街道主任是“一位非常熱心腸的婦女”,她在居民間的聲望很高,組織起街道互助,大家也都愿意參與,“那是個‘能人’的模式,并不是一個制度或體系性的東西?!?003年后,街道班子換屆,這套模式就逐漸消解了。
在提籃橋街道的嘗試之后,山西、北京、廣州等多省市,陸續出現過與“時間銀行”相類似的社區互助機制。它們有時冠以別名,如“道德銀行”“愛心銀行”“公益銀行”等,且往往規模很小,局限于一個社區、一條街道。然而,同樣由于體量小、設計不完善、服務難以兌現等問題,它們基本都難以維持。
試點“時間銀行”近四年,涼城新村街道一直維持著最初的“小而精”的模式?!罢麄€街道有三萬多老人,有供有求,如果把他們都容納進‘時間銀行’,整套機制的運行,就不是街道可以搞定的了?!眲⑶嘟榻B,“時間銀行”還存在一些目前難解的問題,比如只是在自己的社區運行,如果搬離,在新的社區積分兌現就有困難,“因為不同的區、不同的街道,對‘時間幣’的價值和兌換標準都有不同?!?/div>
“全中國目前都還沒有統一的‘時間銀行’?!标惞φf,他觀察到,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北京等城市在政策文本上強調了“時間幣”在“全市范圍內通存通兌”,但具體實現的程度,還不好說。他認為,從長遠來看,“時間銀行”的全面推行需要更高的頂層設計。
但政策的大方向是向好的,陳功總結,國內的“時間銀行”正處于快速發展期。2017年,國務院頒布《志愿者服務條例》,提出志愿服務時間的記錄及存貯。2019年3月,民政部將“時間銀行”納入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范圍,2019年4月,國務院出臺《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》,提出積極探索“時間銀行”。
據他統計,目前,全國范圍內有百余家“時間銀行”在運行。
設計架構之外,另一個被業界廣泛討論的、亟須厘清的問題是,“時間銀行”的運行邏輯,到底是依據“公益”,還是依據“市場”?
劉青認為,若用“時間幣”可兌換現金、兌換更有價值的生活用品,就顯得“功利了,沒有意思了。與居民們做公益、做志愿的本心不符”。街道本身就提供一些付費的為老服務,“我們在實踐中發現,花錢請人來做的事,有時候是不如有人自發想去做這件事的?!北确秸f,有些老人要開藥,寧愿把醫??ń唤o“時間銀行”的服務者,也不愿交給雇傭的護工,“在雇傭關系中,那種信任沒有建立起來?!?/div>


街道和第三方公司組織智能手機培訓,現場指導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如何注冊、認證、發單、接單。 受訪者供圖
然而,在價值有限的兌換機制下,如何吸引更多人參與服務,也是大家常常討論的話題。
華東師范大學的學者陳體標認為,“公益心”是“時間銀行”成立的前提條件,但在實際運行中,也要注重兌換機制的設置,平衡市場與公益之間的矛盾。另外,“時間銀行”要遵循需求原則,完善“時間幣”體系,“要么有財政資金的支持,要么通過社會捐贈、公益組織的資金捐贈,在背后形成信用保障?!睋?,近年來,上海、南京、北京等城市,都已發文建議設立“時間銀行”專項基金。
而在陳功看來,“時間銀行”的市場、公益之爭應是“因地制宜”的,“如果一座城市,政府提供的養老公共服務不夠,養老市場又不發達,‘時間銀行’就偏公益,補充政府與市場的空缺;如果一座城市的養老市場很發達,老百姓也有錢,那么‘時間銀行’就可以強調市場邏輯,強調交換,甚至給服務定價?!?/div>
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_自慰流水喷白浆免费看网站_亚洲欧美精品一级a片在线观看_中日一级α片高清免费视频
在“時間銀行”服務近四年,張幼珠積攢下一百多枚時間幣。她以此兌換了幾場紅色電影的免費觀影。
在未來,是否要用“時間幣”換取他人服務自己的時間?張幼珠尚未做過考慮,“以后那么遠,哪里管得到以后?現在有事做,能幫到別人,自己也不覺得寂寞,就很好了?!?/div>
社區里的“一家人”
無人來訪的日子里,章亞玲唯一能做的,就是坐在屋子里發呆,通過iPad查看遠在國外的女兒家的監控,看女兒和外孫在做什么,進了哪個房間,什么時候吃飯,吃了哪些菜。
今年年初,她感染新冠,高燒燒到39攝氏度,一個人在家里“硬熬”,“有時候怨起來想,死了算了?!?/div>
張幼珠的陪伴是她少有的期待。疫情時,張幼珠會買來小菜、餛飩,放在她玄關門口的小車上,再按鈴通知她,兩個人隔著門說會兒話?,F在疫情穩定了,張幼珠更是常來常往,每周總要過來幾趟。
“獨居和空巢老人群體,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孤獨?!标惞φf,“老人們想與人打交道,‘時間銀行’在這方面就有很大的作用?!标愺w標也總結,“時間銀行”主打的是非專業性的、精神陪伴類的服務。
同是涼城新村街道“時間銀行”服務者的臧篩鳳說,為老服務做多了,有時她從自家單元樓出發,“半個小時還走不出小區?!币宦飞隙际抢项^老太向她招呼。有幾個孤老,成天給她發信息問候,早上好,晚上好,吃飯了嗎?
64歲的服務者盛美芬也提到,有位她常服務的孤老,平素內向,從不愿參加社區活動,也無親人朋友造訪,自己一人整天悶在家喝大酒。不過一見到她,就管她叫“阿姐”,很愿意同她講話。還有一位九旬獨居老人,前陣子摔斷了腿,行動也很不便,但每每她傍晚進出小區,總能看到他站在自家窗戶邊向她招手,“好像知道我這會兒要回家,有時候像是專門在等我?!?/div>


服務者可以使用積累的“時間幣”兌換獎勵。 新京報記者 馮雨昕 攝
這都是讓她們感覺到自身價值的時刻。
“現在社會結構變化了,90多歲還一個人住在家里的都有好多?!标昂Y鳳說,街道里與子女同住的老人,“一半都沒有?!彼f,十幾年前,街道的幾項為老工作還未推廣前,她聽說過“孤獨死”的案例,老人在家中獨自身亡,幾天都無人發現。街道重視為老工作、常常走訪老人后,這種現象才被杜絕。
這背后牽涉到居住結構的變化?!翱粘埠酮毦?,通常代表著人口流動和居住條件的改善?!标惞φf,“有些老人,你問他愿不愿意和子女一起住,其實他本身也是不愿意的?!?/div>
放不下土生土長的家鄉,章亞玲就不愿去國外投奔女兒。因此,請個護工,再常常與“時間銀行”的服務者聯絡,似乎是她目前的最優解。以后若身體機能進一步下降,她就打算請一位住家保姆。她每個月有7000塊的退休工資,請保姆將將夠用。
更多的老人則要窘迫些。
臧篩鳳說,街道里八成以上的老人是職工退休,退休工資普遍在四五千元每月,“一個住家保姆每個月至少七八千元?!弊畋阋说墓B老院,每月繳納三千元即可,但排隊往往要好幾年。更貴的養老院,一般的老人同樣負擔不起,“房子賣掉可以住進高檔養老院,但是沒有老人愿意。哪怕是孤老,也舍不得賣?!?/div>
幾位受訪的服務者都預測,在未來,空巢、獨居、孤老等現象會越來越多?!靶^里快五十還未婚的有很多,離婚沒有生小孩的也很多?!?/div>
這種情況下,“時間銀行”成了調動資源、供給養老的有效平臺,“可以緩解社區內部,部分非專業化養老服務的需求?!标惞φf,“一家人”的社區文化被打造了出來。
“我們理解的‘時間銀行’,就是一本電子賬本,讓我們做的事情可以留痕?!标昂Y鳳說,只要身體允許,她將繼續在“時間銀行”服務下去。為更老的老人做點事,是她當下最直觀的快樂。
(章亞玲、劉青為化名)
新京報記者 馮雨昕
編輯 胡杰 校對 劉越
我要評論
-
涕姑娘 205天前支持!點贊!“時間銀行”倡導“服務今天,享受明天”的理念,采取“時間儲蓄”的方式讓年輕人、準老年人以及身體健康的老人利用閑暇時間為“空巢老人”提供必要服務。
-
hebe 205天前希望“時間銀行”能一直繼續下去~~
-
ssellemahs 205天前社區街道服務老年群體不一定非要做成公益的,把它作為一種贏利的事業來干也沒什么不妥,只要不是暴利的大家就都能接受,畢竟人家付出了成本就該有回報。
-
去啊 205天前這個辦法不錯,就是對不會使用手機或者沒有電子設備的老人來說操作起來有難度。
-
宏觀經濟 205天前我也想成為其中的一名服務者,義務的都沒問題,利用自己的業務時間來幫助那些有需要的孤寡老人。
更多評論請在客戶端查看>

想要發表評論,閱讀更多精彩內容,快來下
載新京報客戶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