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▲12月17日,消費者在中免集團??趪H免稅城選購商品。圖/新華社
在疫情傳播擴散的過程中,旅游城市由于外來游客較為集中,值得特殊關注。日前,三亞發布《致市民游客的一封信》,提出做好個人防護、盡早接種疫苗、非必要不檢測、合理就醫用藥、調整身心健康、不信謠不傳謠等六大倡議。
當下,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最寒冷的冬季,而以三亞為代表的旅游城市,因為天氣依然溫和,吸引了不少前往度假、休養的游客。有媒體報道稱,三亞的海灘最近變得熱鬧了起來。游客前往度假,在給旅游城市增添生機活力的同時,也給當地疫情防控帶來無形壓力。
一方面,相比北方城市,當前的熱門旅游城市大多集中于南方,疫情高峰可能來得相對較晚,當地醫療機構的壓力還未達到巔峰;另一方面,外來游客的涌入,也給疫情防控制造不確定因素,他們可能增加疫情擴散的速度,也對當地醫療機構有效處置疫情、救治感染者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這類客觀情況的存在,當然不是要求熱門旅游城市限制游客。更何況,根據優化疫情防控的“新十條”要求,非高風險區不得限制人員流動。
這些天來,各地陸續推出促進文旅消費和文旅產業復蘇的新舉措。不少以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的熱門旅游城市,需要敞開大門歡迎外來游客,以實際行動助推文旅行業加速恢復。
不過,在歡迎游客的同時,我們不能遺忘疫情仍在肆虐的事實,旅游城市同樣面臨疫情高峰來襲的挑戰。不同地方要充分考慮到自身實際情況,為本地居民和外來游客做好雙重服務,讓本地居民放心,也讓外來游客安心。
就當前形勢而言,旅游城市要結合地方實際情況,動態分析旅游人口流動狀況,合理科學配置醫療資源,尤其是對老人和兒童等特殊群體,要格外關注。同時,也不能掉以輕心,仍然需要做好應對重癥患者的準備。
以三亞為例,近年來積極發展健康旅游產業,醫療配套設施和優質醫療資源不斷增多,具有應對疫情高峰的潛力。疫情期間,更需要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,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服務患者。

▲資料圖。游客在三亞市大東海游玩。 圖/新華社
也要看到,還有一些旅游城市自身醫療資源欠缺,比不上大醫院多、名醫生多的大城市,那更要對游客增加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預判,準備必要的醫療服務支持。游客初來乍到,人生地不熟,求醫問藥本來就不容易,旅游城市應當加強宣傳引導,暢通外來游客求醫渠道,為他們看病的需求提供切實指引和幫助。
身體不適時,對當地醫療并不熟悉的游客可能更傾向于到當地有限的大醫院,難免遭遇排隊長、看病難的困境。不管在什么地方,社區醫療衛生機構都是看護公眾健康的重要防線。旅游城市的社區醫療衛生機構更要主動做好對接,向游客提供與本地居民一致的醫療服務。
游客在旅游城市度假,生活方式具有特殊性,比如居住在酒店,吃飯要上餐館等。如果游客不幸感染病毒,當地需針對游客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關懷。對于在酒店隔離治療的游客,要盡可能提供便利化服務,例如上門送餐,提供必要的醫療協助。酒店服務業絕不能因為游客感染,就加以區別對待。
正如三亞在致信中所倡議的,非必要不檢測,合理就醫問藥。游客如果自覺身體發生狀況,也不必過于緊張焦慮。其實,不管在什么地方感染,人們所面臨的困境都是類似的。游客在陌生地方不幸感染,首先要平復心情,遵從當地防疫措施開展治療。換一個角度想,在旅游度假地與病毒作斗爭,更容易保持放松、沉穩的情緒,這樣對自己早日康復也有好處。
旅游城市人來人往,人口流動是常態,長期以來,不少旅游城市其實已經建立起一套人口快速流動的社會應對機制。疫情洶涌來襲的時刻,更需要強化這套機制,留足醫療資源的余量,為外來游客提供貼心服務,齊心協力平穩度過疫情高峰。
撰稿 / 王鐘的(媒體人)
編輯 / 劉昀昀
校對 / 趙琳